細談數字經濟七大試驗區(車品覺)
本文作者車品覺,為港交所獨立非執行董事、香港基因組中心董事、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客座副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全民大數據」。
國家數據局近日正式指示天津、河北(雄安新區)、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四川等7個地區,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這一重大政策標誌着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進入深水區改革階段。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問題必須得到解決的時候。通過在這些區域開展系統性試點,希望在數據要素市場化、數字基礎設施升級、核心技術創新等關鍵領域探索可行路徑,為往後新質新產力政策落地累積寶貴經驗。
事實上,數字經濟概念從「十三五」開始橫跨3個5年規劃,未來5年須實現重大收成期。但筆者覺得因為「一國兩制」關係,國家數據局並沒有把香港規劃在內,但這並不代表香港可以怠慢,相反在數字化的國際銜接上,香港的角色尤其重要。因此我建議,特區政府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要同步開展相關規劃研究。

以上試驗區肩負着五大核心使命。數據要素市場化方面,重點突破長期制約行業發展的數據確權、定價、交易和收益分配等體制機制問題,推動數據資源向可交易資產的實質性轉變。數字基礎設施優化,加速布局算力網絡、智慧數據中心和數據流通平台等新型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數據儲存與處理能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在製造業、金融、醫療、政務等重點領域開展深度數字化改造,培育具有示範效應的標杆案例。在制度創新上,着力調整現有法規與監管框架,構建更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的制度環境。
產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製造業智慧工廠、金融業智慧風險控制、醫療業精準診療等場景的解決方案需求激增,專注入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的垂直行業服務商,將獲得重要發展機遇。同時在數據安全與流通技術領域、私隱計算、聯邦學習、區塊鏈等技術提供商,可聯合金融機構和政府機構,共同構建可信數據流通生態。另外跨境數據流動試點方面,廣東、上海等地有望率先探索國際數據專區建設,推動跨境電商、跨境金融等領域的數據合規流通,為相關服務商開闢新的業務增長點。
筆者一直覺得數字經濟試驗區,不僅是政策創新的試驗田,更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企業若能準確把握數據要素市場化、產業智能化升級的趨勢,就有望在未來的數字經濟市場中佔據有利地位。隨着試點工作的深入推進,先行布局的企業將獲得難以複製的先發優勢,現在正是把握機遇、積極行動的關鍵時刻。
(編者按:車品覺著作《覺悟.大數據》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