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山火敲響保護生態警鐘(方保僑)
美國洛杉磯及其周邊地區本月初發生山火,摧毀太平洋帕利塞茲(Pacific Palisades)、阿爾塔迪納(Altadena)等多個地區,造成多人死亡,數十萬人被迫撤離,過萬幢建築物被焚毀。這場肆虐的災難帶來巨大破壞,令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顯得渺小,亦反映人類違反自然法則,破壞自然生態。
洛杉磯山火與多種自然條件密切相關,此次山火快速蔓延,主因是聖安娜風(Santa Ana Winds),由於內陸帶來強烈乾燥空氣,極低的濕度和高溫令火勢快速擴散。此外,加州正經歷有史以來最乾燥天氣,降雨量跌至歷史最低,乾燥的空氣和土壤令植被成為易燃的火災燃料,加劇了災情的嚴重性。
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實在不容忽視。全球暖化令平均氣溫上升,改變了加州的降雨模式和氣候環境,導致乾旱頻率和強度增加。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事件令野火季節延長,火勢更難控制。隨着極端乾燥的條件成為常態,加州居民面臨極高的野火風險。不過,人為因素也不容忽視,包括跨年夜的煙花或引發初期的火災,而電線掉落、縱火等事件,則進一步擴大災情。
災難發生後,再次暴露洛杉磯的基礎設施問題,部分地區的消防栓缺水、水庫補給不足,直接影響了滅火工作的效率。同時,應急機制的反應速度和協調能力同樣受到廣泛質疑,突顯城市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準備不足,日後應該加強協調準備、應變和善後等各方面的工作。
洛杉磯山火肆虐,各國應引以為戒。近期香港也遭遇異常乾燥的天氣,雖然地理和氣候條件與洛杉磯不同,但乾旱對植被和火災風險的影響如出一轍。事實上,香港部分地區已經發生多宗山火,雖然規模不及洛杉磯的災情,卻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香港的郊野公園和綠化帶一直是市民的寶貴資產。然而,這些自然環境在乾燥季節可能成為火災隱患,若不加以防範,洛杉磯的悲劇或許會在香港重演。特別是在春節等節慶期間,非法的煙花爆竹等活動增加了火災的風險,市民和政府必須加強警惕。
若要避免發生類似災難,各地政府須加強對植物的管理,定期清理易燃物,減少火災的潛在燃料,並提升消防設備和資源的配置,確保在火災初期能迅速應對。此外,應加強公民教育,讓市民了解火災風險以及如何應對突發情況。從長遠來看,全球要加強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緩解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同時,城市規劃需考慮自然災害風險,避免在高危地區過度開發,以降低居民和基礎設施的暴露程度。未來將會面對氣候變化加劇,各人都需要採取行動,共同創造一個更安全、可持續發展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