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與色彩(郭德偉)
本文作者郭德偉(Andy Kwok),為數據素養協會資深創會會員兼 OpenCertHub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為《EJTech》撰寫專欄
在數字化的大環境下,數據不僅用於分析和預測,還能在設計和創作等領域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色彩作為視覺表現的核心元素,與數據的結合開啟了一條全新的創作之路。繼先前的文章探討數據如何提升閱讀文學的樂趣後,今次將與大家研究數據與色彩之間的微妙關係,如何形成獨特的視覺語言。
要將訊息有效傳遞給受眾,最佳的方法莫過於利用視覺上的表達。原因便要從生理上結構去解釋。人類身體上大約有1100萬個感覺受體 (sensory receptors) 去接收訊息,其中約 1000 萬個是透過視覺去接收的。可想而知,基於這個不可抗力的理由,利用視覺去接受訊息是對人類最有效的溝通方式。
結合色彩心理學
要表達數據中的洞見 (insights),我們可透過數據可視化 (data visualisation) 的方法,將抽象的數據轉化為易於理解的圖形或圖像,最簡單的莫過於使用象形圖 (pictograph) 。有效的數據可視化不僅需要清晰的結構,還需要配合恰當的色彩運用去表達訊息。色彩既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還能幫助他們解讀數據。使用不同顏色來表示數據的類型或範疇,可以使觀眾更迅速地識別信息的重點,令大家都能夠「秒懂」。
色彩的搭配和對比能夠強調數據的關鍵信息,並引導觀眾的視線。例如使用「熱圖」(heatmap) 通常會選擇紅色和綠色來表示數據的高低,紅色代表高數值,綠色則表示低數值。這種色彩的運用不單止令數據的變化一目了然,還能在視覺上吸引觀眾的情感反應。顏色的運用坊間也有一套專業的理論,業界稱之爲「色彩心理學」(color psychology) ,主要是透過研究顏色如何影響人類情感和行為。色彩在客觀上是對人們的一種刺激和象徵;在主觀上又是一種反應與行為。在數據可視化中,理解色彩的心理效應是當中的重要過程。不同顏色所傳達的情感和意義,能夠影響觀眾對數據的感知和理解。例如藍色通常與信任和穩定性相關聯,而紅色則可能引發緊迫感或警覺性。這些情感反應可以幫助設計師選擇適合的顏色,以便更有效地傳達數據所要表達的信息。
色彩在數據可視化中的作用可分為以下幾點:
- 強調重點:使用鮮明或對比的顏色可以幫助突出重要數據點,使觀眾能夠迅速識別關鍵信息。
- 分組類別:不同顏色可以用來區分不同類別或群組的數據,這有助於觀眾在分析時快速理解數據的結構。例如,在一個多類別的圖表中,使用不同顏色來表示每個類別,可以使資料更易於解讀。
- 情感反應:顏色能夠喚起特定的情感反應。研究表明,人們對顏色的反應會影響他們對數據的解釋和理解。例如,暖色調可能使人感到興奮,而冷色調則可能使人感到平靜。
- 美觀功能:有效的數據可視化不僅需要清晰地傳達信息,還需要具備美感加強吸引力。美觀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是整體協調美,沒有多餘元素。而第二層是所指的的視覺美,色彩應用恰到好處。把握好視覺元素中色彩的運用,使圖形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信息表達得更加準確和直觀,
說起數據與色彩的話題,筆者也有一個相關的經驗,記得約十年前從事大數據工作的時候,有一個著名時裝品牌的客戶曾經要求利用大數據分析模型,從不同的社交媒體及零售數據中預測未來兩年最流行的衣着顏色,從而制定合適的銷售策略去迎合市場需要。這個項目最終都能做到客戶預期的效果。
建立個性化品牌
在現今市場營銷和品牌設計的領域,企業經常會利用色彩心理學的特性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通過選擇特定的顏色組合,品牌就能夠傳遞其核心價值觀和情感。例如綠色常被用來代表環保和可持續性,而橙色則傳達出活力和創新。
當數據與這些色彩互相結合時,便能夠產生強大的視覺效果,幫助企業更迅速與受眾建立聯繫。例如有些網站會使用A/B測試來比較不同色彩方案的效果。通過分析用戶的點擊率和轉化率,設計師可以確定哪些顏色更能吸引目標受眾。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設計的有效性,還幫助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做出由數據驅動的決策。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 Pantone® 這個色彩界的專業機構。他們的設計師團隊會因應客戶創新品牌的受眾市場,透過數據分析去理解那些市場的特性,競爭對手的特色;從而創作出該品牌的專屬顏色組合及調色板去帶出品牌價值及其個性,引發消費者的共鳴。讓消費者能輕易想像如何將品牌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這模式正正是數據、色彩與設計創新之間互相結合的最佳實踐。
筆者相信未來數據與色彩的融合,將不僅限於可視化和設計,它還可能進一步影響我們的生活體驗和思維方式。通過數據驅動的色彩應用,我們將能夠更直接理解世界的變化,並在這個數字化時代中找到新的視覺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