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數據素養:利用數據驅動UNSDG(韋達人博士)
本文作者韋達人博士(Dr Jacob Wai),為數據素養協會管治委員會主席及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為《EJTech》撰寫專欄
數據素養是解鎖永續發展的關鍵能力。通過理解數據分析的核心邏輯,我們能精準識別社會痛點,例如運用貧困地區的經濟、教育與醫療數據,定位資源缺口,推動針對性扶貧政策;或透過收入與機會的量化分析,揭露結構性不平等,促使制度革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即藉數據平台追蹤SDGs進展,協助各國優化決策。提升數據素養不僅強化證據導向的行動,更培養公眾批判性思考,避免資訊偏誤。從個人到組織,掌握數據工具能加速資源公平分配、促進包容性成長,讓「不遺落任何人」的承諾化為具體實踐。唯有擁抱數據思維,方能以科學之力,鋪築永續轉型的道路。

香港是一個以多元文化和多樣性著稱的城市。然而,香港的少數族裔面臨著獨特的挑戰,需要引起關注和採取行動。本文使用經過驗證的數據和權威來源,深入探討少數族裔在社會經濟問題中的利益和挑戰,以及社會包容的益處和問題,並結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框架,分析少數族裔的福祉。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框架中的少數族裔福祉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框架強調了少數族裔福祉的重要性。SDG目標包括:
- 消除貧困(SDG 1):確保所有人,包括少數族裔,能夠擺脫貧困,獲得基本生活資源。
- 優質教育(SDG 4):提供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確保少數族裔能夠獲得教育機會,提升他們的技能和知識。
- 性別平等(SDG 5):促進性別平等,確保少數族裔女性能夠平等地參與社會和經濟活動。
- 減少不平等(SDG 10):減少國內和國際的不平等,確保少數族裔能夠平等地獲得社會資源和機會。
- 和平、正義和強大機構(SDG 16):促進和平和正義,建立包容和負責任的機構,確保少數族裔的權利得到保護。
人口統計
少數族裔佔香港人口的8.4%(約62萬人),在過去十年(2011-2021年)中,少數族裔人口增加了37.3%(香港統計處,2021年)。最大的群體包括:
- 菲律賓人(32.5%)
- 印尼人(22.9%)
- 南亞人(16.5%),如印度人、尼泊爾人和巴基斯坦人(香港統計處,2021年)
社會融合的益處和問題
社會文化融合是建立公平和可持續社會的關鍵。社會文化融合的益處包括:
- 提高社會凝聚力:社會包容促進了社會的團結和凝聚力,使所有人都能夠參與社會活動,並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視。
- 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包容有助於提高少數族裔的經濟機會,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繁榮。
- 改善生活質量:社會包容使少數族裔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福祉。
然而,社會包容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首先,社會包容需要克服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這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其次,社會包容需要建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確保少數族裔能夠平等地獲得社會資源和機會。
- 培訓計劃:醫院和學校現在提供跨文化培訓,以減少歧視(醫院管理局,2023年)。
- 政策改革:2022施政報告承諾撥款5億港元支持少數族裔的融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22年)。
社會經濟挑戰
少數族裔在欠缺平等社會資源和機會時,一直面臨系統性的經濟差距:
- 貧困率:2021年,少數族裔的干預前貧困率為23.0%,幾乎是整體貧困率14.7%的兩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21年)。
- 就業:超過30%的少數族裔在保安等低收入行業工作(香港統計處,2023年)。
- 收入差距:少數族裔家庭的月收入中位數(21,500港元)低於全市的月收入中位數(28,300港元)(香港統計處,2023年)。
教育障礙
以上的問題其實也和另一項指標擁有密切關係,眾所周知,教育,就業與收入經常存在正相關。
教育不平等亦是一个关键问题:
- 入學率較低:只有54%的15-24歲少數族裔青年在接受教育,而總體人口的這一比例為65%(教育局,2021年)。
- 語言障礙:超過60%的非華語(NCS)學生在中文考試中遇到困難,限制了他們進入高等教育的機會(立法會秘書處,2022年)。
- 代表性不足:少數族裔在本地大學本科生中所佔比例不到5%(立法會秘書處,2022年)。
加強語言支持和文化響應教學對於彌合這些差距至關重要(立法會秘書處,2022年)。
醫療和社會服務的獲取
少數族裔在獲取服務方面遇到系統性障礙:
- 醫療:超過40%的少數族裔因語言障礙和文化不敏感而報告困難(Zubin基金會,2022年)。
- 醫療旅遊:15-20%的少數族裔選擇在國外就醫,原因是對本地服務的不信任(Leung & Ku,2024年)。
- 社會服務:只有30%的少數族裔知道政府的支持計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2023年)。
改善多語言服務和社區外展至關重要(Zubin基金會,2022年)。
社會經濟問題中的利益和挑戰
少數族裔在社會經濟問題中面臨的挑戰和利益是多方面的。首先,少數族裔的貧困率高於整體人口,這導致了經濟不平等和社會排斥。貧困率高的少數族裔家庭往往難以獲得基本的生活資源,如住房、教育和醫療服務。這些挑戰不僅影響少數族裔的生活質量,還限制了他們的社會流動性和經濟機會。然而,少數族裔在社會經濟問題中也有其獨特的利益。少數族裔的文化多樣性和社會貢獻豐富了香港的文化景觀,促進了社會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少數族裔在各行各業的努力和貢獻,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2021). Population Census Thematic Report: Ethnic Minorities.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Government.
-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2023). Quarterly Report on General Household Survey.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Government.
- Education Bureau. (2021). Report on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Government.
- Hospital Authority. (2023). Cultural Competency Training.
-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2023). Ethnic Minority Services.
-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Government. (2021). Hong Kong Poverty Situation Report.
-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Government. (2022). Policy Address: Support for Ethnic Minorities.
- Legislative Council Secretariat. (2022). Support for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LC Paper No. CB(4)1282/2022).
- Leung, S. Y., & Ku, H. B. (2024). Cross-border healthcare-seeking and utilization behaviours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Exploring the nexus of the perceived better option and public health concerns. BMC Public Health, 24(1), 45.
- Mind HK. (2023). Ethnic Minority Well-being Centre.
- Salaam Gateway. (2023, June 15). Hong Kong’s halal economy.
- The Zubin Foundation. (2022). Mental Health Survey of Ethnic Minorities.
- The Zubin Foundation. (2023). Annual Impact Report.
更多韋達人博士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