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宮崎駿哲學與AI工具(黃岳永)

By on April 8, 2025

本文作者黃岳永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近日ChatGPT推出了全新的人工智能(AI)生成圖片功能,可以把照片和影像「吉卜力風格化」。該功能被宣稱是「迄今最先進的圖像生成器」。短短幾小時內,網上便充斥吉卜力風格的迷因(Meme)圖片,還有#GhibliStyle和#AIGhibli專屬標記。就連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也發文指出,OpenAI系統難以負荷,呼籲全球用戶冷靜下來。

網民戲稱這次事件為「吉卜力之亂」,全球網民爭相把自己「吉卜力化」,足見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影響力。把一生貢獻於動畫的宮崎駿,一直強調藝術應以人性為核心,批評AI生成的動畫缺乏同理心和對人類痛苦的理解,認為這是對生命本身的侮辱。即使技術不斷進步演變,但他的吉卜力工作室始終堅持手繪風格不變。

OpenAI這項技術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創意工作的潛力,也引發了對藝術創造和人性表達的討論。儘管每個人都可以生成吉卜力風格的圖片,但這並不意味着誰都能夠成為下一位宮崎駿。宮崎駿的電影不僅是視覺奇觀,更是用非凡的細心和愛心打造的作品,強調藝術中的「人性」和「真實性」。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shutterstock圖片)

宮崎駿是說故事的大師,他採用傳統日本故事結構「起承轉結」(kishōtenketsu),包括起(介紹)、承(發展)、轉(轉折)和結(結局),注重角色的內心成長和掙扎,例如《魔女宅急便》中,小魔女琪琪的旅程不是打敗敵人或發展低空經濟致富,而是克服自我懷疑並找到自己的方向。他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引人入勝,一個微妙動作就能向觀眾傳達角色的心理變化,就像《千與千尋》之中,千尋蹲下繫鞋帶的一幕,便看到她在迷茫後下定決心的情感。

GPT-4o的AI工具可以模仿視覺細節,但其中缺少作者生活經驗和觀察所帶來的情感和體驗。《幽靈公主》的「大奸角」女城主,鐵血鏟除一切阻礙、殺神、破壞山林,男主角阿席達卡便是受到連累而踏上旅途,但她給了當時社會地位很低的女人們生存之地,照料麻風病患者,深受居民愛戴。這也讓男主角深思自然與城市之間的鬥爭。AI生成的角色可以模仿外表,但難以傳達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引發觀眾共鳴。

諺語有云「畫虎畫皮難畫骨」,意謂在藝術創作中,描繪虎的外表相對容易,但要表現虎的內在結構和氣魄則更具挑戰性。AI的出現降低了進入藝術創作的技術門檻,如果使用得當,AI可以成為促進更多人表達自我的工具。但必須謹記工具是人類創造力的延伸,過度依賴AI反而會削弱創造力,令作品變得公式化,也缺乏靈魂,而沒有靈魂的藝術品將難以吸引觀眾。

「吉卜力之亂」反而令很多人看到AI和藝術的不同,我們應當把科技視為助力而非依賴,以創作自己的作品。尊重宮崎駿等一眾大師的傑出作品,也準備好迎接由傳統與創新共同塑造的未來創意世界。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