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科技追進度 須人才土地配合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氣候變化急速,港府近年力推綠色科技、綠色金融等,目標至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助理教授曹之胤認為,本港創科氣氛濃厚,資金上有港府推出的創新及科技基金(ITF)、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支援,惟長遠想加速本港綠色科技發展,仍要想辦法留住人才,令內地及本港的資金更流動,亦要有土地、工業等多方面配合。
曹之胤去年有份創辦創冷科技(i2Cool),該企研發製冷塗料,使建築物表面降溫,以節能減碳。他接受本報專訪時剖析,近年愈來愈多企業看重綠色科技,背後原因與全球政治、經濟等有關。俄羅斯為全球最大天然氣出口國,以及第二大石油出產國,在俄烏戰爭下,天然氣貿易成為地緣政治的籌碼,加劇國際能源危機,「再加上疫情、通脹、加息等累積下來的因素,愈來愈多人關注可再生能源等綠色科技。」
港科研仍具優勢 可吸引精英
綠色科技牽涉到可持續發展、能源等範疇,亦與環保產業息息相關。貿發局上月發布一項研究,引述2020年本港環保產業的增加值達99.69億港元,佔本地生產總值0.4%,按年增長1%。
作為大學學者及初創持份者,曹之胤坦言,本港綠色科技發展起步雖較慢,但仍具一定優勢。港府除了設有不同創科基金,本地基礎科研亦良好。根據最新公布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5所大學位列前一百。「我認為香港還有吸引力,可以吸引到世界各地精英來讀PhD(哲學博士)。」
政府審批慢 初創商品難落地
然而,政府及企業對創新的態度,以及是否採用初創產品,同為發展關鍵。曹之胤旗下初創i2Cool,已吸引逾20間企業試用產品,當中不乏國際公司。然而,他慨嘆不少企業仍持觀望態度,期望政府部門率先採購,「以自身經驗為例,即使在政府內,高層想推初創產品,但審批速度慢,推新產品都遇上一定阻力。」若初創商品難以落地,自然窒礙整體發展。
曹之胤強調,要加速發展綠色科技,離不開資金、人才、土地三大主要因素,不過香港地寸金尺土,缺乏工業,即使上屆政府提出發展落馬洲河套區、北部都會區等,倘連同配套建設考慮在內,籌備需時,要想方法加快步伐。另外,他承認本港人才流失是不爭事實,自家企業同樣面對請人難,惟缺乏的並非純科研人才,而是一些全方位、具科研知識的公關及營銷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