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没有股民 — 專訪500 Startups合夥人Edith Yeung
閱讀美國的Startup新聞,會常看到Edith Yeung的名字,知道她是矽谷知名投資者,500 Startups的500 Mobile Collective合夥人,但大家未必知道她的中文名字是「楊珮珊」,是一個香港長大的女子。
楊珮珊以一口流利的廣東話接受訪問,她自16歲到美國升學,93年至今她一直在美國生活,事業歷程由程式開發員為開首,之後分別在甲骨文及Autodesk擔任管理層,最後自己創業打天下,蛻變成為投資者。突然放棄大公司的高薪厚職,父母不禁為女兒擔心,一度誤會她忽然懷孕。
「到了30歲時,我在想,如果我開發的軟件都是為大公司而做,我會覺得很沉悶,我從來不明白我做出來的東西,一個普通人如何可以用到,我離開了公司(Autodesk),父母一直在香港,我離開了一間很好的公司,有年多兩年都没有告訴他們,我自己出來創業,到最後自己公司做得不錯時,才告訴他們,自己在三藩市成立一間與科技媒體有關的公司(BizTechDay)」。
遇上來自中國的海豚
BizTechDay專門為小企業提供資訊,楊珮珊亦在經營公司期間認識了不少矽谷知名企業家,自己創業,也為別人的創業打拼,她結識來自內地的海豚瀏覽器創始人楊永智,對方欲打入美國市場,楊珮珊便為他鋪橋搭路,2011年加入其團隊,現時為該公司的顧問,「當時我想,雖然我的公司發展不錯,但發展海豚瀏覽器,會比自己做的更大」,海豚瀏覽器已是國際上有名氣的企業,下載數量已逾1億,9成是Android手機用戶。
為中國企業造成亮麗的成績,那她會否扶助自己出生地的企業一把?楊珮珊自言很渴望投資香港的Startup,但在美國發展20年,很少見到香港人在美國做得好,而在香港時,見到放洋回港的創業家會覺得香港市場太小,但又不熟悉美國市場,她希望自己能點事情,協助香港創業家能了解其他市場,使港人更有國際競爭力。
香港應了解中國市場
除了做好產品外,她建議香港的Startup要了解大陸市場,「許多香港的創業家都不明白大陸是如何的,我自己本來都不明白。我媽媽是北京人,我懂說國語,但如果我不是認識海豚瀏覽器和楊永智,我根本不需要了解大陸市場。其實香港和大陸這樣近,可以好好發揮」,許多外國企業來到內地水土不服,反而香港卻能令外資落腳。
她又說,開拓新市場時,必需要找當地的專才,就算香港創業者的國語不靈光,都必需在當地找到認識自己行業的人士。
海豚瀏覽器便是進軍國際的成功例子,一個中國企業融入到美國的市場。海豚瀏覽器第一個登陸的國家就是在美國,而在當地的團隊是不會聘用中國人,以有效地與最早期用戶溝通,不斷更新產品,「所有美國用戶根本不知我們就是中國公司」。
成功企業家初衷不是為賺錢
創新科技領域無邊無際,年輕人準備創業前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範疇?楊珮珊引用美國的經驗,最好的團隊開始時不是為賺錢而做,「大部份優秀的人都明白,自己是在解決甚麼問題,你想想,例如DropBox聯合創辦人Drew Houston在想為何處理不同地方的檔案這樣麻煩,他明白這個問題,做了這個產品,解決自己面對問題」,最成功的企業家必需先了解用戶為何要用自己的產品。
談及創業氣氛,她便認為矽谷、北京、以色列特拉維夫最活躍,三個地方的創業家的思考模式很相似,「喜歡搖滾音樂的人,穿衣風格差不多,喜歡的節奏亦差不多」,因此她向各地的創業家發問的問題也很相近。
中美的科技差異
至於行業趨勢上,她預計中國科技行業的未來主要在電商,中國的民眾對食品欠缺信心,「反而願意在網上,在可靠的門戶購物,我相信中國會是移動電商上最發達的一個國家。中國在營運上有許多創新,會比美國快」,而美國在科技上會有許多創新,例如虛擬實境及人工智能技術,但表面看未必有實際用途,「美國人有時做許多事情不一定為了賺錢,只覺得這個幾酷」,在矽谷會看到最新的科技,有些不知道如何賺錢,「但絕對會有VC(風險投資者),包括我,我在想,如果我投資,會有甚麼可能性,可做到更大或賺錢」,例如已有人開始研究虛擬實境技術應用在治療戒酒或失憶症上。
她指出,中國的互聯網用戶較美國多,但美國社會較富裕,用戶較願意在互聯網上付鈔。不過在互聯網金融上,她認為美國比中國落後,例如阿里巴巴的支付系統應用比美國網絡支付的好,希望美國有更好的手機支付系統。
除了行業發展差異外,楊珮珊道出兩國之間一個有趣的文化差異,美國股票雖然備受中華地區注視,但美國股民數目比香港及中國的少得多,「矽谷没有甚麼股民,每人專注自己的事情,買賣股票的比較少。我身邊的人與我談天時,無一個會談論股票。」
楊珮珊為「數碼企業 — 卓越領袖論壇」的嘉賓之一,活動將在本月23日於數碼港舉行,詳情請瀏覽http://delf.cyberport.hk/speakers.php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DeepSeek|日活躍用戶達2000萬 據報在港設兩公司
內地媒體報道,DeepSeek上線20天, 每日活躍用戶數量(Daily Active User,DAU)已達2000萬,成為全球DAU增速最快公司。
- Posted February 6, 2025
- 0
-
DeepSeek捧紅開放源碼(湛家揚博士)
在最近海外論壇Reddit「問我任何事情」會話中,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坦言,公司可能於未採用開源方法這方面「站在歷史的錯誤一邊」,像DeepSeek這樣使用開源模型的競爭對手取得成功,促使他重新考慮OpenAI的策略。
- Posted February 6, 2025
- 0
-
智能製藥|港企獲注2億 拓無菌智能製藥
創新科技署昨宣布,「創新及科技基金」(ITF)批出首宗「新型工業加速計劃」(NIAS)項目,資助對象為雅各臣集團(Jacobson Group)旗下正美藥品有限公司。
- Posted February 6, 2025
- 0
-
AI驗乳癌|英政府AI驗乳癌 料70萬人受惠
英國衞生及社會關懷部於世界癌症日(4日)宣布,將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協助放射科醫師及早偵測乳癌案例。
- Posted February 6, 2025
- 0
-
Figure AI|美機械人初創與OpenAI拆夥
美國機械人初創Figure AI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愛德考克(Brett Adcock),周三(5日)於社交平台X宣布,在內部構建完全端到端人工智能(AI)取得重大突破,正式退出OpenAI的合作協議。
- Posted February 6, 2025
- 0
-
DeepSeek效應|Perplexity AI聘港移民演員歐陽萬成任總監
最近內地人工智能(AI)初創DeepSeek爆紅,中美AI競賽成為熱門話題,網民更翻出HBO創業喜劇《矽谷群英》(Silicon Valley),分享其內地創業工程師靳陽(Jing Yang)劇照惡搞一番。
- Posted February 6, 2025
- 0
-
谷歌改AI條款|刪AI不用於武器承諾 開發監視技術解禁 支援國安
美國科企巨頭谷歌(Google)2018年首次發布「人工智能原則」(AI Principles),彭博發現谷歌官網本周低調更新核心條款,新增一項「負責任的開發與部署」原則,意味不再承諾拒絕為武器或監視開發AI。
- Posted February 6,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