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松說的「無人駕駛車」是何方神聖?
最近梁錦松在公開場合鼓勵年輕人要保持激情和良知,同時提到他們將面對很多挑戰,並以美國已開始研發的「無人駕駛車」為例,指出於明日世界,有很多工作將會被消失。
我們較早時候亦報導了無人駕駛車,其實正是Google的登月(moonshots)項目之一,目標是減低每天因為交通意外的傷亡和損失。當各大車廠加快研發無人駕駛技術之際,Google已開始生產自行研發的自駕車。Google自駕車設有雙座位,以電能驅動,最高時速40公里,車廂內有停止和前進按紐,但沒有軚盤和油門。
換言之,自駕車沒有「駕駛者」和「司機座位」的概念,因而沒有軚盤、油門及腳掣,在設計上將完全顛覆傳統汽車,例如體積更小,車內空間相對可以更充裕,但與此同時卻必需要更注意「使用者」的感受和安全性。事實上,除Google以外,通用汽車、大眾、奧迪、寶馬、富豪等生產商亦已在測試各自的無人駕駛車,並希望早日能投入量產。
Google自駕車暫時只能在已掃描街道詳細資料的地區行走,並期望尋找合作夥伴,推出汽車銷售服務。Google自駕項目總監烏爾遜在博客中說過,技術可解決老人行動、醉酒駕駛、司機分心等問題,「只需按掣」就能將乘客帶到目的地。現在於加州的某幾條道路上,已不時可以看見Google正在測試他們的無人駕駛車(但不一定沒有司機)。
目前為止,無人駕駛車除得到美國加州、內華達州和佛羅里達州等地政府支持以外,英國政府亦宣佈2015年起允許無人駕駛車於英國公路上行駛。此外,日本和瑞典政府也爭取盡快立法讓公路測試得以進行,可見無人駕駛車已成為各國間的一項戰略競逐。
另外梁錦松認為支持年輕人創業,較派錢更有意思。這是毋庸置疑的。
縱使為數不算多,香港近年有不少成功科技Startups的例子,如較早年售予HMV Group的網上書櫃aNobii、售予Apple的網上試算表服務EditGrid以及近期以9.4億元售予Google的手機軟件公司Divide,再加上像9gag及神魔之塔這類於全球或亞太市場吃得開的公司,足證香港年輕一輩當中,並非沒有熟悉新經濟的創業人才。
互聯網經濟時代,市場的定義,由僅僅香港及鄰近地區伸延至全世界,對創業者而言,未來的機會比昔日更多,大衛打贏歌利亞的故事將會繼續出現。本地Startups不需要也不應該由政府直接派錢資助,因為那是專業投資者的工作,政府應該做的,是確保香港的整體競爭條件和創業環境不落後甚至超前於其他地區。
更多創業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實踐可持續建築減廢方案(鄧淑明博士)
據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出,近年香港的公營部門及私營公司,每年建築工程費用總開支達到3000億元,可為業界提供實踐可持續建築的黃金機會,把「ESG(環境、社會及管治)原則」納入大型建築項目,筆者深表認同。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數碼科技體驗館|數碼港17間園區企業展成果
數碼港「數碼科技體驗館」正式開幕,即日起向企業及公眾開放。當中設有「提升效率」、「安全」、「互動體驗區」三大展區,展示人工智能(AI)、區塊鏈及Web3.0等最新前沿科技方案,涵蓋教育、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DeepMind|聘專家安全開發AGI
科技巨企谷歌(Google)旗下人工智能(AI)研究團隊DeepMind,在英國倫敦公開招募「後AGI」研究科學家,研究通用人工智能(AGI)、超級人工智能(ASI)及機器意識,以至AGI對人類社會基礎的影響。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離心砲|美初創研建離心炮發射衞星
美國加州初創SpinLaunch主力研發巨型離心砲,計劃明年起發射數百顆微型衞星,在近地軌道(LEO)部署通訊系統Meridian Space。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嘲諷科技文化|矽谷過路處按鈕被駭遭惡搞
美國加州三藩市灣區等矽谷一帶,上周末起相繼有人發現行人過路處按鈕被駭,植入多條以人工智能(AI)合成的模仿語音,聲稱自己為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億萬富豪馬斯克,以嘲諷科技文化、AI及企業過度擴張等行為。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人形機械人|眾擎PM01機械人售價19萬
世界級網紅「甲亢哥」(IShowSpeed)早前訪華,於深圳與「眾擎PM01」機械人共跳「斧頭舞」。最近這款人形機械人量產,在眾擎京東自營旗艦店上架,售價18.8萬元人民幣,預計到今年6月底才有貨。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AI代勞損信任|哈佛教授提醒 易遭識破損信任 企業CEO與員工交流 忌以AI代勞
最新一期《哈佛商業評論》刊登文章,探討企業高層及行政總裁(CEO)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代筆,或引發對內部信任的損害。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